The blog post is in its original language.
Translate

迷思一|在玻璃貼「米字/X」膠紙就能防風?
正解:不能。膠紙不會提升玻璃的抗風壓或抗撞擊能力;一旦破裂,膠紙還可能把碎片黏成更大、更鋒利的片狀,增加割傷風險。它最多只在完全缺乏防護的大面積玻璃上稍減碎片飛散;但不可視作加固,人員仍須遠離窗邊並拉上厚窗簾。
迷思二|打開少量窗縫「洩壓」更安全?
正解:錯。颱風時,室內外氣壓差與風速變化劇烈,開窗縫只會形成穿堂氣流,把風雨和飛散物引入室內,甚至令玻璃受力更不穩而爆裂。正確做法是:關緊並鎖好所有門窗,不要在迎風窗前逗留。
迷思三|只貼膠紙就足夠,其他準備可省略?
正解:不夠。真正有效的,是打風前要完成4 大準備:
- 門窗緊閉與上鎖:全屋檢查趟窗、露台門、合頁窗,全部關實上鎖,並拉上厚窗簾。
- 收納與固定外物:將露台、窗邊、走廊上的花盆、晾衣架等搬入室內;過大物品則以繩索固定。
- 室內避險安排:把床、書桌、嬰兒床移離玻璃至少 1–2 米;預設走廊或無窗房間為「安全區」。
- 物資與聯絡備妥:手機與行動電源充滿電,備好手電筒、防水袋、緊急聯絡清單。
打風前 4 大準備
- 門窗「關好+鎖緊」
- 全屋檢查趟窗、合頁窗、露台門與廚廁窗,關實並上鎖;把厚窗簾/百葉拉上作第二層屏障。
- 減少室內對流;可用門縫擋條/毛巾臨時封縫,降低穿堂風。
- 收走與固定室外物件
- 把露台、窗邊、走火通道的花盆、晾衣架、雜物全部搬入室內。
- 不能搬走的(如大型戶外傢俱)以尼龍繩/束帶固定於牢固結構;檢查冷氣室外機外罩螺絲是否鬆動。
- 清理排水口與地台去水,避免暴雨倒灌。
- 室內避險動線
- 將床、書桌、嬰兒床等家具移離玻璃 1–2 米;保持地面無障礙,防停電時絆倒。
- 預設無窗的內房/走廊為家人集中停留的「安全區」。
- 物資與聯絡兩手準備
- 充滿手機與行動電源;備好手電筒、電池、防水袋。
- 列好物管、緊急維修、保險及親友聯絡清單;重要證件放入防水袋。
- 如不幸破窗,只作短暫遮擋(厚膠袋+強力膠帶),待風勢轉弱後交由專業師傅更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