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blog post is in its original language.
Translate
Q1|未補地價居屋是否一定要補地價才能出售?
不一定。視乎你賣給誰。
- 未補地價 → 只能在居屋第二市場出售(買家必須具備綠表或合資格白表)。
- 想賣給公開市場買家(任何人) → 必須先完成補地價。
補地價是業權行為,需所有業主同意(無論是單一業主持有、長命契或分權共有)。
Q2|補地價程序需時多久?要準備什麼?
一般約需 6–12 星期(視乎房委會處理進度)。
流程包括:
- 遞交補地價申請(由所有業主共同簽署)
- 房委會派估價師評估市值
- 業主按房委會計算繳付補地價
- 取得補地價批核與文件
- 完成土地註冊處更新記錄
補地價完成後,居屋即變為「自由市場物業」,可以正常買賣。
注意:補地價後的估值 ≠ 銀行的按揭估值。
Q3|補地價金額如何計算?補價估值是否等於市場價?
補地價金額由房委會的「重估市值 × 貸款成數折扣」計算,不等於市場成交價。
- 房委會補價估值:供補地價計算用
- 市場成交價:買家願意付多少
- 銀行按揭估價:銀行願意借多少
三者可不同。
常見情況是:
- 補價估值 < 市場價(補價較低並不代表銀行一定借足)
- 銀行仍會自行做按揭估價
- 如按揭估價較低,買家需補差價
這是補地價後成交「最常出現落差」的位置。
Q4|補地價完成後,是否可以立即出售?哪些情況會延誤成交?
補地價完成後即可進入公開市場出售,但仍有幾個因素會影響成交時間:
最常見延誤原因包括:
- 補地價尚未在土地註冊處正式登記(律師不能完成買賣)
- 共有人文件未齊/有人不在香港簽名
- 物業有僭建、違契用途,銀行估價受影響
- 大廈維修、法團問題影響按揭批核
- 買家估價不足,需要時間補差價或轉銀行
「文件未更新」與「銀行估價」是最常延誤成交的兩個重點。
Q5|出售未補地價居屋最常出問題是什麼?如何避免?
並非補地價本身,而是以下三類問題:
① 業權未整理好
- 共有人未完成承繼/轉名
- 分權共有者意見不一致➡ 補地價與出售皆不能進行。
② 物業文件不齊
- 舊契、未釋契、補契文件未處理
- 土地註冊處文件未更新➡ 律師無法完成交易。
③ 買家按揭出現落差
- 銀行估價低於補地價後的市場開價
- 僭建/大廈狀況影響批核➡ 成交期需延長甚至流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