租约置业按揭租客法律

连租约单位估值难点与应对策略

3分钟

Listen to the blog audio:

该博客文章已自动翻译。

连租约单位估值难点与应对策略 post illustrative image
购买「连租约」单位时,银行多要求估价师入内估值;若租客不便安排,估值往往偏保守或延误,影响批核与如期交收。**重点:这并非卖方不合作,而是租客享有「宁静享用」的法定/契约权利与合规要求所致,未得同意不得强行带看。本文解释银行为何重视室内检视、连租约相对于交吉的差异与风险,以及可行的应对策略。

Q1|为何银行重视室内检视?如不能检视会有何实际影响?

HKIS《估值标准》,估价报告须载明检视范围与日期。多项影响市场认知的因素(楼龄状况、维修、改动、布局、采光、潮气等)仅能在实地检视确认。若被指示不检视,估价师须评估风险再决定是否进行,并作相应假设/限制。结果常见为保守估值或延时出报

实际后果

  • 估值偏低 → 可批贷款额受压;
  • 批核延误 → 需补件或另约检视;
  • 个别拒批 → 风险不可接受。

估值不足或延误会挤压完成期,带来违约风险与额外成本。

Q2|「连租约出售」相比「交吉出售」的主要差异与风险是什么?

  • 交吉出售:完成日须无人占用、清场、交还钥匙。实务上,卖方通常为估价师/买方安排合理时段进入查看,以确保按揭与交收顺利。
  • 连租约出售:完成后买家承接业主地位,但在成交前,买家并非现租约的一方,对占用人的室内占用权没有直接处置权;同时,租约下的「宁静享用」原则及代理的合规要求,也意味着未得占用人同意不得强行带看。故此,买家未必能获安排入内;估值可能因此转向保守或延误。
  • 可能涉及的风险:除查看受限外,连租约还涉及押金继承、租金/维修责任等承接问题;信息不完全时,应在价格上反映,并在文件中逐一披露与确认(例如:租金、押金金额与承担方式、租期、是否欠租、管理费与维修责任)。

Q3|我想做高成数按揭,进不了房还有机会吗?

有机会,但难度上升。无论最高按揭成数(以最新监管为准)如何设定,是否有足够、可信的估值始终是批核核心。若未能进入内部估值,你通常需要:

  • 调整时程:争取延长完成期配合检视与批核;
  • 调整财务:以较高首期/议价吸收估值保守的风险;
  • 与银行商讨是否可配合按揭保险等增信安排—但前提仍是估值能成立。

先确认成交模式(交吉/连租约),再以时间(排期检视)与资讯(完整租务披露)换取估值与上会的确定性;所有关键纪录宜书面化并保存。如你正考虑相关交易,建议及早咨询银行与估价专业人员以评估可行性,并就文件及风险披露向代表律师寻求具体意见。

租约置业按揭租客法律

Nilclass: Profile picture
作者:LetsGetHome 租赁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