该博客文章已自动翻译。 显示原文

台风误区解析:3大避坑指南与实用准备 illustrative image
每当强台风临近,社交媒体上都会流传“贴胶带”“开窗缝”等防风小贴士。但这些做法有些是无效的,甚至可能增加风险。以下将解析3个最常见误区,并补充正确做法,让大家在台风前做好充分准备。

迷思一|在玻璃贴“米字/X”胶纸就能防风?

正解:不能。胶纸不会提升玻璃的抗风压或抗撞击能力;一旦破裂,胶纸还可能把碎片黏成更大、更锋利的片状,增加割伤风险。它最多只在完全缺乏防护的大面积玻璃上稍减碎片飞散;但不可视作加固,人员仍须远离窗边并拉上厚窗帘。

迷思二|打开少量窗缝“泄压”更安全?

正解:错。台风时,室内外气压差与风速变化剧烈,开窗缝只会形成穿堂气流,把风雨和飞散物引入室内,甚至令玻璃受力更不稳而爆裂。正确做法是:关紧并锁好所有门窗,不要在迎风窗前逗留。

迷思三|只贴胶纸就足够,其他准备可省略?

正解:不够。真正有效的,是打风前要完成4 大准备

  • 门窗紧闭与上锁:全屋检查趟窗、露台门、合页窗,全部关实上锁,并拉上厚窗帘。
  • 收纳与固定外物:将露台、窗边、走廊上的花盆、晾衣架等搬入室内;过大物品则以绳索固定。
  • 室内避险安排:把床、书桌、婴儿床移离玻璃至少 1–2 米;预设走廊或无窗房间为「安全区」。
  • 物资与联络备妥:手机与行动电源充满电,备好手电筒、防水袋、紧急联络清单。

打风前 4 大准备

  • 门窗「关好+锁紧」
    • 全屋检查趟窗、合页窗、露台门与厨厕窗,关实并上锁;把厚窗帘/百叶拉上作第二层屏障。
    • 减少室内对流;可用门缝挡条/毛巾临时封缝,降低穿堂风。
  • 收走与固定室外物件
    • 把露台、窗边、走火通道的花盆、晾衣架、杂物全部搬入室内
    • 不能搬走的(如大型户外家具)以尼龙绳/束带固定于牢固结构;检查冷气室外机外罩螺丝是否松动。
    • 清理排水口与地台去水,避免暴雨倒灌。
  • 室内避险动线
    • 床、书桌、婴儿床等家具移离玻璃 1–2 米;保持地面无障碍,防停电时绊倒。
    • 预设无窗的内房/走廊为家人集中停留的「安全区」。
  • 物资与联络两手准备
    • 充满手机与行动电源;备好手电筒、电池、防水袋
    • 列好物管、紧急维修、保险及亲友联络清单;重要证件放入防水袋。
    • 如不幸破窗,只作短暂遮挡(厚胶袋+强力胶带),待风势转弱后交由专业师傅更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