该博客文章为原文。
翻译
一、臨時買賣合約與正式買賣合約
買樓首步通常是簽署「臨時買賣合約」(Provisional Agreement for Sale and Purchase)。 這份文件具有法律效力,買方在簽署時須繳交臨時訂金,通常為樓價的 3% 至 5%。
若任何一方反悔,可能需承擔違約責任或沒收訂金。因此,在簽署前應確保:
- 清楚了解付款安排與交樓日期;
- 已由律師審閱合約條款;
- 了解物業是否存在按揭、租約或法律糾紛。
簽署臨時合約後,雙方通常會在 14 日內簽署正式買賣合約,以確定最終條款。
二、物業查冊與法律盡職審查
律師在樓宇交易中扮演關鍵角色,他們會為買家進行「物業查冊」(Land Search),以確保:
- 該物業登記人確為業主;
- 沒有未解除的按揭或訴訟;
- 沒有地契限制或政府地租問題。
若查冊結果有異常,律師會建議買家暫緩交易或要求業主在完成買賣前解除相關負擔。
三、印花稅與其他法律費用
香港物業買賣需繳交不同類型的印花稅,包括:
- 從價印花稅(Ad Valorem Stamp Duty, AVD):根據樓價比例計算;
- 買家印花稅(Buyer’s Stamp Duty, BSD):非香港永久居民需額外繳付 15%;
- 額外印花稅(Special Stamp Duty, SSD):短期轉售須繳交。
律師會協助買家根據個人情況計算印花稅額及處理申報程序,以免日後被追稅或罰款。
四、置業與財務風險:穩定收入的重要性
即使完成所有法律程序,穩定的還款能力仍是置業最核心的條件之一。 許多買家往往忽略了「健康或意外」對收入的潛在影響 —— 一旦生病或暫時失去工作能力, 每月的供樓壓力可能成為沉重負擔。
在進行財務規劃時,除了考慮保險與緊急基金外, 也應了解自己的法定病假權益與可獲薪金金額,以確保在突發情況下仍能維持家庭開支。
📊 你可以透過這個免費工具試算在休病假期間的實際可領取金額: 👉有薪病假計算器
五、律師在樓宇交易中的角色
每宗物業買賣都涉及繁複的文件與法律細節,律師的工作包括:
- 起草及審核買賣合約;
- 代買方處理印花稅、土地註冊及交樓手續;
- 核實物業權益及確保交易合法完成。
專業律師能有效減低法律風險,並在出現糾紛時為買家爭取最佳解決方案。
結語
買樓不只是財務決定,更是一項涉及多重法律程序的重大承諾。 了解相關法律、妥善規劃財務與保障收入, 才能令「上車」之路穩健安全,真正成為安居樂業的起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