该博客文章为原文。 翻译

釘契物業可否承造按揭?買賣風險與「解釘」要點 illustrative image
地政總署如確認業主違反地契條款(例如用途不符、未經批准構築物等),會先發出警告信並要求在指定期限內糾正;若逾期未改,便可把該警告信在土地註冊處註冊,俗稱「釘契」這是風險提示:物業存在未完成的法律/行政程序,買賣與按揭都會受影響。

Q1|釘契物業能否承造按揭?

可以,但更困難。每間銀行風險政策不同,對釘契樓的取態亦有差異;常見情況是:

  • 直接拒批
  • 要求先解釘(完成後再審批)
  • 清釘後按情況調整成數與條

Q2|釘契樓能否買賣?

可以——關鍵在於「釘」的成因與嚴重性,及買方是否需要按揭。 常見釘因包括僭建、金錢糾紛等。若屬不涉結構安全、可量化處理的問題(例如非結構僭建、欠繳管理費備忘錄),而準買家在評估清拆/補繳成本與時間表、並諮詢律師意見後願意承擔風險,交易仍可如常進行;價格一般會反映相關風險(折讓)。但要留意:日後再按揭或轉售仍可能受限

相反,若釘因屬高風險或法定命令(如訴訟待決、建築命令、地政違契等),即使現金成交,銀行往後批核與下一手承接能力也可能受影響,折讓不等於免風險。

Q3|如何「解釘」?

  • 解決成因:如清繳欠款、完成並覆檢建築命令、撤回訴訟、解除押記等。
  • 取得證明:清繳收據與撤銷備忘錄、屋宇署結案信/覆檢合格、法院撤回/解除命令、解除押記文件等(視個案而定)。
  • 律師入則登记:把上述文件交由處理交易的物業律師向土地註冊處登記(俗稱「入則」)。登記完成後,最新查冊會顯示相關釘契已撤銷/解除

一旦把釘契的成因妥善解除並完成登記,按揭通常可按一般個案處理。

Q4|解釘需要多久?一定成功嗎?

  • 時間:視成因而定——欠費類通常較快;建築命令涉及復修與覆檢,時間較長;訴訟類則取決於撤訴/法院程序。
  • 是否成功:取決於是否把實質成因消除,以及文件是否充份、正確、可登記;這也是為何需要由執業律師把關。

先查冊、先清釘、由律師完成撤銷登記並同步與銀行溝通,把風險「文件化」清除後,物業與按揭通常可按一般個案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