该博客文章已自动翻译。
显示原文

Q1|被标记的物业能否申请按揭?
可以,但更困难。每家银行的风险政策不同,对被标记房产的态度也有差异;常见情况是:
- 直接拒绝批准
- 要求先解除标记(完成后再次审批)
- 解除标记后根据情况调整贷款成数与条件
Q2|被钉契的房产能否买卖?
可以——关键在于“钉”的原因与严重性,以及买方是否需要按揭。常见钉因包括违建、金钱纠纷等。若属于不涉及结构安全、可量化处理的问题(例如非结构违建、欠缴管理费备忘录),而准买家在评估拆除/补缴成本与时间表、并咨询律师意见后愿意承担风险,交易仍可如常进行;价格一般会反映相关风险(折让)。但要留意:日后再次按揭或转售仍可能受限。
相反,若钉因属高风险或法定命令(如诉讼待决、建筑命令、地政违契等),即使现金成交,银行往后批核与下一手承接能力也可能受影响,折让不等于免风险。
Q3|如何“解钉”?
- 解决成因:如清缴欠款、完成并覆检建筑命令、撤回诉讼、解除押记等。
- 取得证明:清缴收据与撤销备忘录、屋宇署结案信/覆检合格、法院撤回/解除命令、解除押记文件等(视个案而定)。
- 律师入则登记:把上述文件交由处理交易的物业律师向土地注册处登记(俗称“入则”)。登记完成后,最新查册会显示相关钉契已撤销/解除。
一旦把钉契的成因妥善解除并完成登记,按揭通常可按一般个案处理。
Q4|解钉需要多久?一定成功吗?
- 时间:视成因而定——欠费类通常较快;建筑命令涉及修复与复查,时间较长;诉讼类则取决于撤诉/法院程序。
- 是否成功:取决于是否把实质成因消除,以及文件是否充分、正确、可登记;这也是为何需要由执业律师把关。
先查册、先清钉、由律师完成撤销登记并同步与银行沟通,把风险「文件化」清除后,物业与按揭通常可按一般个案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