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傷與病假的分別
在現行《僱員補償條例》下,僱員於工作期間或因工作導致受傷的情況,屬於「工傷」。相反,若僱員因普通疾病或非工作相關原因需要休息,則屬「病假」。 兩者雖同樣導致暫時無法上班,但在法律保障、賠償金額及程序上卻有明顯差異。若僱員因工作受傷,僱主有責任按法例為其支付工傷補償;而若屬一般病假,僱主則須依照法定計算公式支付病假薪金。
如欲了解工傷的法律定義、申報程序及所需文件,可參閱:工傷懶人包。
病假薪金的法定保障
不少僱員對病假薪金的計算方式認識不足。根據《僱傭條例》,僱員在累積滿足一定連續受僱日數後,便可享有有薪病假。其金額一般為平日工資的四分之五(即 4/5),以確保員工在休養期間仍可維持基本生活開支。
這項安排的用意,是平衡僱主與僱員的負擔,同時保障打工族的基本生活需要。若希望進一步了解具體計算方法及示例,可參考:4/5 病假計算。
工傷補償的金額如何計算?
相對於病假薪金,工傷補償的金額會根據個案情況而有所不同,包括傷勢的嚴重程度、喪失工作能力的百分比、以及醫療開支等。 若僱員因工受傷而暫時喪失工作能力,僱主須在整個治療及休養期間支付補償;若屬永久傷殘,則需要依據勞工處的評定比例計算賠償金額。
想了解更詳細的計算方式與相關法例,可參閱:工傷賠償計算方法。
為何收入保障如此重要?
根據多項調查,超過六成香港家庭在失去主要收入來源後,不足三個月便會出現財政困難。這顯示即使短期病假或工傷,也可能對家庭造成長遠影響。 因此,僱員應主動了解自身權益,保存醫療證明及工傷報告,並在需要時尋求專業法律協助。律師可協助僱員審視僱主的責任、計算應得賠償,以及在出現爭議時提供法律支援。
結語
意外與疾病往往無法預測,但法律制度的設計正是為了在困境中提供必要保障。 無論是工傷補償或病假薪金,了解並善用法定權益,都是保障家庭穩定與尊嚴的重要一步。 對每一位努力工作的香港人而言,這不僅是法律知識,更是生活安全網的基礎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本文章內容及圖片均由專欄作者香港搵律師網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