租約置業按揭租客法律
銀行要入內估值,但現租客拒開門—我的按揭會唔會唔批?
3分鐘
Listen to the blog audio:

Q1|為何銀行重視室內檢視?如不能檢視會有何實際影響?
據HKIS《估值標準》,估價報告須載明檢視範圍與日期。多項影響市場認知的因素(樓齡狀況、維修、改動、佈局、採光、潮氣等)僅能在實地檢視確認。若被指示不檢視,估價師須評估風險再決定是否進行,並作相應假設/限制。結果常見為保守估值或延時出報。
實際後果:
- 估值偏低 → 可批貸款額受壓;
- 批核延誤 → 需補件或另約檢視;
- 個別拒批 → 風險不可接受。
估值不足或延誤會擠壓完成期,帶來違約風險與額外成本。
Q2|「連租約出售」相比起「交吉出售」的主要差異與風險是甚麼?
- 交吉出售:完成日須無人佔用、清場、交還鎖匙。實務上,賣方通常會為估價師/買方安排合理時段進內檢視,以確保按揭與交收順利。
- 連租約出售:完成後買家承接業主地位,但在成交前,買家並非現租約的一方,對佔用人的室內佔用權沒有直接處置權;同時,租約下的「寧靜享用」原則及代理的合規要求,亦意味未得佔用人同意不得強行帶看。故此,買家未必能獲安排入內;估值可能因此轉向保守或延誤。
- 可能涉及的風險:除檢視受限外,連租約還涉及押金承繼、租金/維修責任等承接問題;資訊不完全時,應在價格上反映,並在文件中逐一披露與確認(例如:租金、押金金額與承擔方式、租期、是否欠租、管理費與維修責任)。
Q3|我想做高成數按揭,入唔到屋還有機會嗎?
有機會,但難度上升。無論最高按揭成數(以最新監管為準)如何設定,是否有足夠、可信的估值始終是批核核心。若未能入內估值,你通常需要:
- 調整時程:爭取延長完成期配合檢視與批核;
- 調整財務:以較高首期/議價吸收估值保守的風險;
- 與銀行商討是否可配合按揭保險等增信安排—但前提仍是估值能成立。
先確認成交模式(交吉/連租約),再以時間(排期檢視)與資訊(完整租務披露)換取估值與上會的確定性;所有關鍵紀錄宜書面化並保存。如你正考慮相關交易,建議及早諮詢銀行與估價專業人員以評估可行性,並就文件及風險披露向代表律師尋求具體意見。
租約置業按揭租客法律
